在太行山南端的崇山峻岭中,有一个美丽的古村,和其它土里土气的村名不一样,古村有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--芳岱。仅仅是一个名字,就让人充满无限遐想。如若深入其中,你会感受到名副其实的诗情画意、浓郁的历史文化积淀、厚重的商业气息,还可以领略古今战场的刀光剑影、烽火硝烟。
本期胡哥就带领大家领略一下芳岱村曾经的军情密码。
长治市壶关县芳岱村诸神殿山门。
芳岱村地处壶关县南部山区,太行山南端的崇山峻岭中,林木苍翠,环境秀美,这里是古今著名的战略要地,秦赵长平之战时,赵军在这里“坚壁以待秦”;抗日战争期间,抗日五专属路东办事处在此驻扎办公,还组建了太南黄河日报社。。这里有上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,有众多的明清古建遗存,有连接晋豫两地的沧桑古道。这是一个有芳名、有内涵、有文化、有血性的传统村落。
有学者指出,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战争史。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,战争无时不在,无处不在,留下了大量的遗迹遗址。仅在山西省长治市就有不少军事遗址,像明代长城遗址就有19处之多,分布在黎城,而壶关县则有一处战国长城遗址。其他像寨墙、堡垒等军事遗存则各地多有,零散分布。此次胡哥走访的芳岱村就有几处军事遗址,记录了历史上的一页篇章,留给后人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。
壶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,大大小小的战争不计其数。《壶关县志》道光版曾记载“壶关居上党上游,当三晋两河之冲,为历代用武所必争”。特殊的地理位置,也带来了战争这一社会历史现象。芳岱村是陵川县北部、壶关县南部经树掌、大峡谷达到河南林州的唯一交通要道必经之处,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。
芳岱村北靠大垴山(俗称寨址山),东挨老虎山,西临将军峰。北面大垴山顶有军事工程方城、东面老虎山半腰有军事寨堡东寨,将军峰上有烽火台旧址。这都是古代战争历经千年而留下的印记。
长治市壶关县芳岱村大垴山方城遗址。
大垴山海拔高度1425米,为四面绝壁孤峰。方城遗址就位于大垴山峰顶,总体保存基本完好。据有关学者考证,此遗址是战国时长平之战的遗存,可能是赵国将领廉颇在此驻扎的指挥机关。从东侧的小垴山西上,攀岩50米的绝壁山脊石径,便可进入方城内。山路崎岖,林木茂盛,攀登极为不易。登临高处,一处石块垒砌的巨大城堡形建筑跃然眼前。虽然已经坍塌,但气势犹在。
方城遗址东西长70米,南北宽5米。该处居高临下,易守难攻,可谓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。站在此处环视四周,视野开阔,五指河与清晴河在山脚的东南部合流。东面遥遥相望的是回车村山顶上的寨堡,南面则是河东村山上的寨堡。
长治市壶关县芳岱村大垴山方城遗址。
方城分南北两部分,南部为贯通整个寨堡的东西走廊,长约60米,宽0.5米,底部为平石铺地。走廊南侧石墙外,就是高达60多米的悬崖绝壁。绝壁上建起三层4米高的护寨堤坝墙,一直砌到和走廊南侧石墙平齐。走廊北侧是三间石砌房屋,不过只残存一米多高的根基了。灌木杂草在石块之间丛生,一片荒凉。方城东侧有一椭圆军事堡垒,东西长2.5米,南北宽1.8米,西侧墙体宽厚达2.2米,巨石横砌,极其坚固。
从方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周围地形以及寨堡规模判断,这是当时进出晋豫之间战略要道上的重要节点,此处四周分布的寨堡、烽火台可为佐证。附近村民在这一带耕地时,曾捡到不少青铜箭头,仿佛与历史上的战争做印证。
芳岱村坡道下面就是曾经的晋豫古道。
芳岱村东南方向500米左右的清晴河峡谷河床,就是古时候晋豫两省之间的通道,往北连接到著名的太行山大峡谷西端。长平之战时,秦军主帅白起派遣嬴豹带领五千精兵,插入到赵军腹部,切断赵军粮道,导致赵军断粮46天,最终大败。有学者考证,这五千精兵走的道路就是太行山大峡谷这一条路。
到了抗日战争时期,1940年,这里发生过著名的芳岱阻击战。当时,方城和东寨依然发挥着重要的军事堡垒作用。它们见证了战争的残酷,记录了历史的一页。它们是凝固的军事历史的载体,也是重要的民族记忆的基因,有着重要的研究和社会教育价值,亟待妥善保护。
喜欢胡哥文章的请加关注,看更多好文。
我国农村民间节日有很多,你知道山西长治有个牲畜节吗?
长治平顺县东庄村的王家大院,传承着乐善好施的大爱
长治县八义村的千年古槐和千年古庙
长治这个教师太牛了,一人捐建一座博物馆,捐赠文物3200多件
比石敢当还牛的辟邪之物,你知道是什么吗?